众创空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创业 >> 众创空间 >> 正文
创新创业系列报道之一:让创意发生
发布时间:2015-12-15 16:25:10    作者:刘梦冬    点击:[]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短促的宣言,发动了国家经济提质增效的引擎,吹响了开拓“互联网+”时代的冲锋号。组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不仅是全国各地千千万万个创新创业者的身影,更是千千万万个与国家荣辱与共的炽热梦想,是千千万万股大小不一却同样坚定的、托举“中国梦”的力量。
  山东大学素以朴实无华、刚毅厚重闻名,但山大人的血液中同样流淌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创学堂、创章程、创课程……不破不立,创新精神于破立之间推动着时代的进步。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山东大学因时而变,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组织在校生参加挑战杯、机器人大赛、物联网竞赛等创新创业比赛……不仅形成了丰硕的成果,而且滋养着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孕育着创新创业文化。
  山大视点记者走进一线,实地调研,采访多个创新创业团队,特别策划推出创新创业系列报道,综览现状,展望前景,营造氛围。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本次报道,启迪创新思想,激发创新意识,为新时代贡献山大力量。


让创意发生


  [本站讯]11月12日,在土建学院的一堂讨论课上,同学们纷纷讲述自己与“互联网+”的故事。
  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下这堂课对他的启发:“我异想天开地想,能不能利用电子拍照技术对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进行收费,撤去收费站,减少交通拥挤;又或者利用大数据对交通作出最合理的研判,保证每条路的通车数近似;又或者利用互联网对全路面进行监控,在路面出现沉降、裂缝之前提示工作人员及时养护。”
  这一次交流碰撞产生了多少绝妙的创意,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能够确信的是,这场讨论有如春雨,滋润创意新苗。文化润物无声,它的塑造与形成,离不开同一环境中人与人的相互影响、代代传承,创新精神亦是如此……

“创”学堂

  “创”的精神,山东大学古来有之。
  在传统科举制度设立1200余年后,山东大学堂率先“以强敌为师”,任命外国人做教务长,如今来看,仍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课程方面,山东大学堂除了传统的经学外,还开设了地理、法制、理财、音乐等二十多门新课程,顽固的八股风气中吹入一股师夷长技的新风。
  又一前无古人的创新之举,就是颁布《山东大学堂章程》。据山东大学校史办原主任刘培平介绍:“当时清政府下令各地书院改办新式学堂,但具体如何改,并无先例,《山东大学堂章程》为当时书院改学堂提供了详实可行的范本。”章程奠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管理制度,光绪皇帝要求各省“立即仿举照办”。
  有了大学,有了章程,有了课程,老师们又是什么样的呢?曾在山大受教一年的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高级研究员何炳棣回忆起20世纪30年代上英语课的情景:教授是泰勒女士,最不能理解的是,她明明是美国人,但三番五次地警告我们,决不可学一般美国人的发音。她英文发音和语调是比“皇家英文”都更“英”,多年以后才知道,她在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故意反抗礼教的“女叛徒”之一。
  何炳棣还经常一边和同学闲谈,一边看化学系的傅鹰教授和物理系的任之恭教授打网球。傅鹰教授是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任之恭教授在来山大任教之前曾是美国哈佛大学的老师。
  别样的英文课、热闹的操场,只是何先生关于山东大学记忆的闲来之笔,窥一斑而知全豹,有如此反传统、站在学术前沿、有国际视野的老师,想必不会培养出畏首畏尾、故步自封的学生。何炳棣在文章中写道,虽只在山大读书一年,可是这一年使他受益终生。
  “事属新创,用意极佳”。这是20世纪30年代教育部对山东大学的评价。这又是一项今天听来仍觉得“匪夷所思”的举措:突破旧有院系设置模式,把文学院和理学院合并为理学院。如此看来,以前文学院院长闻一多为首的一干文人,如游国恩、沈从文、梁实秋、黄际遇等,竟然是山大理学院人。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一次演讲中对这种创新性做法表示赞许,他说:“文理不能划得界限太清楚……文理两院合并,自然可以使文科的学生不致忽略了理科的东西,理科的学生也不致忽略了文科的课程。”这一理念,与今天探索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观念不谋而合。

“创”课堂

  再让我们看看现在的课堂——
  “我是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的教师刘悦坦,我要做全国最好的广告学老师!”八年前,刚从美国做完博士后归来的刘悦坦站在小树林中心的石桌上,面对150名学生高声喊出这样一句。随后,学生们纷纷上桌,使出最大力气,高喊出自己的梦想。毕业多年后,同学们提起此事仍激动不已。后来有人回忆说:“那一刻热血澎湃,那一刻执着坚信,那一刻向未来的日子播下了希望与奋斗的方向……让同学们感受最深的是,原来大学里会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
  处于日新月异的时代,面对朝气蓬勃的祖国未来,山东大学的教师们也在不断“创造”别开生面的教学模式。
  今年10月,管理学院开展“认识实习”,老师们把课堂“搬”到企业,带领同学们实地体验“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而在“双十一”购物节当日,新闻系学生把万达、世贸等大型商场当成课堂,按照老师的要求,详细观察店面海报、促销活动、参与方式、消费者行为;在软件园校区教学楼三区,同学们把实验室当做“第二课堂”,结合个人兴趣,把从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用起来……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大家主动参与,会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为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推进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和素质培养转变,山东大学积极建设“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今年,学校批准实施了首批本科“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试点工作,全校共推出7门课程,面向全校本科生选课。“翻转课堂”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要让学生兴奋起来,学生兴奋了,老师也就兴奋起来了。”本科生院院长赵炳新介绍说,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将来,创新创业教育要实现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协同育人。

 “创”时代

  时代在进步,山大在创新。无论是创立章程,还是文理合一;无论是站在学术前沿的学术大家,还是创新授课方式的普通教师;无论是那些经过口耳相传被奉为美谈的山大故事,还是如今课堂内外新思想的交流碰撞,都体现出山东大学的创新意识。这意识,植根于山大血脉,来源于山大人始终秉持主人翁的担当精神,去提高学科水平,去服务社会进步,去推动国家强盛。
  1946年,我国没有专门进行水产教学研究的本科专业,水产事业十分落后。山东大学为促进国家水产事业的发展,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创造性地开设水产系。    
  1950年1月,新中国成立不久,大学面临转型。校长华岗高瞻远瞩,亲自在六二广场讲“政治大课”,紧紧抓住思想教育这一关键环节。童第周正是从辩证唯物论的科学思想中汲取营养,为培育鱼类新品种提供了新思路。他在《生物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一文中写道:“生物科学的发展与哲学的主导思想是分不开的。”
  1958年,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校长成仿吾创办晶体材料研究室,让年轻教师蒋民华担纲。后来,山大的晶体传播到日本、美国,实现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零的突破”……
  当年,以山大水产系、海洋系为基础成立中国海洋大学,其学科特色与学术地位得以彰显;现在,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首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之一,山大的人工晶体研究至今仍是我国少数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研究领域之一。
  大学是创新的生力军,是时代的灯塔。日夜轮转,四时更迭,而创新之火相传,大学之塔长明,为泛舟学海的莘莘学子指明前进的方向。如今,时代呼唤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在创新科技研究、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引领作用。在刚刚通过国家审核获准备案的《山东大学综合改革方案》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是其中一大亮点。
  其实,早在创新创业教育成为热点之前,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山东大学已经行动起来。除了课堂上别开生面的授课方式,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举办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竞赛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并举行创新文化节、创新教育成果展等,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仅2014年,就有12000人次通过校级平台参加培训,11000人次参与校级、省级、国家级竞赛,6100人次上了相关课程……

上一条:创新创业系列报道之二:让创意实现 下一条:2014 PMI(中国)校园活动及社区成立仪式于北京成功举行

关闭

Copyrigh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北京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6号中电信息大厦20层  联系电话:010-82193701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