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创业 >> 众创空间 >> 正文
创新创业系列报道之五:让课程覆盖
发布时间:2015-12-29 16:33:54    作者:王璐婷     点击:[]

       “我这种结课方式独一无二!”11月30日晚,在运动与健康的最后一节课上,授课教师单大卯这样告诉学生。而这样独一无二的结课方式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原来,单大卯为大家准备了一场答谢歌会,歌舞乐器轮番上演,传递着激情与活力。创新是大学的使命,处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山东大学的老师们也将创新精神融入课堂。
  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石。在社会科学课堂上,创新就是新思想的产生;在自然科学课堂上,创新就是开拓新知;在工程技术课堂上,创新就是创造新工艺;在人文学科课堂上,创新就是塑造新文化……山东大学校长张荣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不是针对少数想创业或者准备去创业的学生,而应当是一个普惠性的体系,是全校师生全员参与的一个体系,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接受这种教育。”

 
通选课:满足兴趣
 

  每周六一大早,都会有30余名学生从各个校区赶到兴隆山校区工程训练中心3楼325教室,在这里,他们要上一门名为“陶艺训练与制作”的课程。
  进入教室,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教室左侧的展架,展览的就是历届在这里上课的学生的结课作品,水杯、茶壶、花瓶……甚至还有陶塑乐高机器人,这些都是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创举”。据了解,陶艺训练与制作作为一门通选课程,虽然远在工程训练中心,但每学期都会吸引来自中心、软件园等校区的学生,选课人数非常多,每学期都要抽签。
  “陶艺的制作虽然难,但是通过这个过程,我可以把自己的心中所想,变成手中所有,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都可以在陶艺制作中得以实现。”一位同学在谈起自己的课堂感想时这样说。
  正所谓“一叶知秋”,通过一节陶艺课,我们可以看到,山东大学通选课的发展已然蔚为大观——目前,学校共开设通选课近1000门,覆盖到所有学生。
  普普通通的课程,如同一块小小的石子,在学生的心中激起圈圈涟漪。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成功的标准不是简单地看培养了多少个企业家,而是看能否“完成学生一个心愿,满足一种兴趣,一种好奇”,看学生的能力能否普遍得到提高,能否成为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一种动力。本科生院院长赵炳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使以学生为中心不再成为一句空话,创新性思维是当代学生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而本科生院开设创新类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这种素质。”


核心课:激发动力
 

  在创新创业的大潮中,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经验、资源虽然缺乏,但学习前沿知识和新兴技术的能力是绝对优势。为重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开设了多种多样的创新创业类通识核心课程。这并不仅仅是本科生院的工作,校团委、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多个部门都积极行动起来,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激发起学生创新动力。
  “这节课的课容量是60人,但是每次上课,教室里几乎座无虚席。” 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讲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广受欢迎。上过这门课的学生介绍说,他们最喜欢老师别出心裁的上课方式,“整个课堂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大家会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组成一个公司,模拟每个公司拥有一座小岛,大家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岛屿进行规划,设计岛屿的标语、徽章等,最后小组内推举一人上台对本组的规划进行阐释,这实际上也是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方式实际上也是近年来一种比较‘热’的面试方式。”而另一方面,老师分组的方式也让大家眼前一新,是通过同学们的生日进行分组的。
  教育专家认为,创业教育必须从通识课做起,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理论知识的教与学更容易。但如果大学教育把大量精力放在理论知识上,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动手能力还是创新意识都会欠缺,通识课解决的恰是发现问题的能力与方法论的训练。为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校团委开设了 “大学生KAB创业基础”,管理学院开设了“创业机会识别与策划”、“创业管理与实践”、“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此外还有各学院开设的创新课程如“新伦理学”、“现代大学与科学”等。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学生广泛参与进来,而创新创业教育所注重的并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创业者、企业家,而在于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动力。


实践课:融入创新


  在理工科专业的同学进行各种科创研究、参加各种比赛的同时,医学院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山东大学十大创新平台之一,据临床技能中心李芳邻教授介绍,由于学科特点,诊断学的学生前三年学习的都是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实践能力不足,所以建立临床技能中心的主要目标就是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尤其是临床思维能力,也就是创新能力,重在培养学生达到“以已知的知识解决未知的问题”,从病案中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而最初平台设想提出后,学校也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齐鲁医院合作,共同拨款将教学四楼改建成临床技能中心,建立了适合不同学生的各个级别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注重的并不仅仅是临床基础知识的培训,更重要的是一种临床思维的训练。由于近年来医疗环境日趋紧张,以前学生可以直接在病人身上进行练习的模式,现在已经无法实现。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打破了学生只能在模拟人、模型身上进行实践的方式,采用新的电脑设计病例,由同学们进行分析病例的实践、培训方式,使学生在书本、基本临床技能学习的同时,也能培养一些实际经验。
  “医学院现在采用了PBL教学方式,即以问题为基础,创新授课方式,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自主准备在课堂上讲课,之后由老师再进行指导。”曾带队获全国临床技能竞赛冠军、现在在齐鲁医院实习的韩盼盼向我们介绍。她还表示,因为医学本身是一本比较注重传统、传承的学科,所以在创新方面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渡。
  同样是十大校级创新平台之一的“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控制”平台则以智能车竞赛的方式吸引学生广泛参与。自2007年开始,学校每年都举办智能车校级赛,每年都有50支左右的队伍参赛,至今共覆盖1000余人次;在国家级竞赛中,山大学子共获特等奖、一等奖近20次。
  仅2014年,山东大学创新教育平台工作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0个创新平台通过开设课程、组织培训、参加各类别竞赛等手段,既兼顾了创新教育的覆盖面,又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年来各创新平台共组织各级各类培训75次,累计参与学生12000人次;组织及参与校级、省级、国家级竞赛59次,累计参与学生11360人次;开设课程90门次,累计参与学生6100余人次;获得国际类竞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50项,国家特等奖3项,国家一等奖23项,国家二等奖33项,国家三等奖46项,省一等奖124项,省二等奖76项。但成绩不至于此,学校的工作也不会止于此。下一步,学校还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平台开展创新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时间操作能力,做好知识向实践的转化,力争实现创新教育的广覆盖、广受益。
  早在2009年,山东大学就出台了《山东大学关于加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意见》,启动了由创新教育课程平台、训练平台、竞赛平台和管理平台构成的创新教育体系建设,并成立创新教育工作委员会,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如今经过6年建设,山东大学系统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并取得积极成效。让我们看看这些数字——
  学校建设了36门创新创业类通识核心课程,实现创新意识和方法教育的全覆盖;通过建设“创业教育与创业计划”、“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等10个校级创新平台,开设课程253门次、培训项目251个,参与学生5.6万人次;设立大学生创业培育基金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共立项2757项,参与学生近1.1万人次;本科生申请专利205项;共认定1766人次2831个创新学分;投入创新创业支持经费815万;共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一等奖156项,二等奖319项。
  采访结束后走在稷下广场,侧耳细听,两千多年前稷下学宫的滔滔雄辩仿佛犹在,遥想昔日辉煌之时,我们也听到了课堂上老师的激情讲述,听到了创新创业俱乐部里的高谈阔论,听到了联通未来创业社里的头脑风暴;听到西格玛众创空间隐约的键盘敲击声,听到工程训练中心清晰的零件碰撞声……高高低低的声音回荡在校园,共同谱成了一曲创新创业美妙乐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成绩固然让人欣喜,但需要做的还有更多。创新创业教育不应只满足于创意和创新层面,止步于口头和笔头,应该更深刻地将创新意识融入学生的血液和骨髓,使其成为山大学子的基本素养,致力于形成“崇尚创新创造、追求创意创业”的校园文化,为创新性国家建设作出独特贡献。


上一条:创新创业系列报道之六:搭建创新创业航母 下一条:创新创业系列报道之四:让商机落地

关闭

Copyrigh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北京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6号中电信息大厦20层  联系电话:010-82193701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