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晚,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授、聊城大学特聘教授姚小鸥做客山东大学文学院“新杏坛”,作题为“安大简《诗经》研究的若干问题”的讲座。讲座由文学院边家珍教授主持,高新华老师、孙奇老师、文学院部分研究生以及来自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的师生共60余人聆听了本场讲座。

讲座的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首先谈安大简《诗经》本身的价值,其次谈安大简《诗经》(《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编校方面的问题,第三谈如何利用安大简《诗经》进行《诗经》学史的研究。姚小鸥教授说,安大简整理工作不但辛苦,而且有一定的风险性。安大简《诗经》的出版给学术界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研究资料。他通过对比上博简及清华简等出土文献,对安大简《诗经》的重要价值进行了分析。姚小鸥教授指出,安大简的整理人员多是古文字研究的专家,但对《诗经》研究史似乎不太熟悉,所以安大简《诗经》在编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他认为,研究安大简《诗经》,要充分掌握和利用已有的《诗经》研究成果,特别是训诂成果。他以《关雎》篇为例,结合先秦时期的审美观念对其中有关“窈窕”、“流”、“芼”等词语进行了讨论。讲座还讨论了其他相关学术史问题。在互动时段,针对同学们“发现问题后该如何研究”的疑问,姚小鸥教授以安大简《诗经》的《葛覃》篇“是刈是穫”一句为例进行了分析。就《驺虞》篇在安大简中多出一章的现象,他指出这一新发现对于《诗经》相关篇章研究的重要意义。